不再喝Manner咖啡

不再喝上海Manner咖啡,不再这是不再我昨天做的决定,当然,不再我本来就喝得不多,不再但偶尔也会喝喝,不再据我所知,不再广州客村那边就有一家,不再我之前买过,不再以后不会再买了,不再去上海出差,不再也不会买了。不再

换句话说,不再单方面宣布制裁Manner咖啡,不再用「制裁」两个字或许太严重,不再但这是不再严肃的表达。

希望大家在购买一些东西的时候,都能意识到这一点,虽然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什么权力,但你手里的钞票也是实实在在的投票权。希望大家在使用这些钞票的时候,除了考虑产品的价格、性能等维度,最好加入一个维度:对员工的友好度。

为什么?因为你就是员工,绝大部分的普通人,都是员工,而且都是在私营单位。Manner昨天连续出事,首先是一位店员泼顾客咖啡粉,然后另外一个门店一位店员煽顾客耳光。

从视频看,好像都是顾客着急要咖啡,而店员没能服务好,导致了冲突。零星的撕扯中,感受到了顾客的不满意,也感受到了员工的窝火。

男店员感冒上班,女店员状态非常差,然后要手脚不停地做咖啡,再加上顾客一逼问,情绪就失控了,场面也随即失控。但惊奇的是,在很多平台,大家一改无条件认可「顾客就是上帝」的说法,转而理解店员,共情店员。当然,共情不是支持打骂,这是两码事。

分享一些看到的数据看,在Manner咖啡:1)迟到事假扣全勤奖1000,2)8小时内出品500杯咖啡;3)上厕所吃饭都要争分夺秒;4)实习1-2个月到手4000,5)平均月薪5000——这是在上海;6)咖啡师要签竞业协议,一旦离职,一到两年内不能从事咖啡行业……

门店咖啡师也要签竞业协议我是无法理解的,我更无法理解另外一条规定,那就是不能被投诉,投诉的处理就是退单,而店员如果累计退单超过3张,就会被辞退。这意思就是,你不能主动离职,但我可以随时辞退你。

这样的收入和环境,你是门店咖啡师,你也很难确保自己不会失控。

所以这些冲突本质上不是顾客和门店员工的冲突,而是高管、是规则制定者和员工的冲突,只不过这种冲突没有爆发,却转移到了员工与顾客上面。

有人说,没办法,企业也要扩张,要去卷,不卷就活不下去,等做到第一就好了,这里个逻辑有非常大的漏洞,岂不是只有第一的企业员工才有正常人的待遇,而其它企业就都是非正常人的待遇?另外,到了第一也未必就会正常了。

比如昨天宁德时代发了一个奋斗100天的通报,提倡896的工作模式。什么叫896?早上8点上班,晚上9点上班,每周工作6天,这比996还狠。

微博上有人说了一句:已经全球第一了,为什么还要奋斗100天?这句话和「为什么前辈们吃了这么多苦我们这一代还要吃苦」有异曲同工之妙,最重要的是,都全球第一了,还要896,那全球第一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?反正都要896。

宁德奋斗100天的通知上,有提一嘴,「外籍员工除外」,意思是,这种工作模式,外籍员工可以不参与,原因大家可以猜一猜。


更多的东西,说多了就不礼貌了。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来说,劳动力也是一种资源,就和煤炭水电一样是资源,那么无限降低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成本,算不算就是劳动力倾销?

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互联网抵制过很多东西,抵制的理由都差不多,懂得都懂,但似乎从来没有为普通人真实切身的利益做出过什么行动。所以我建议大家以后在购买东西时,把钞票投给对员工更友好的企业。

员工虽然没有能力直接和企业抗衡,但是,广大消费者有能力决定企业的死活,然后那些掌握规则的人,就不得不考虑在员工身上增加预算。

这其实是好事,因为最广大的群体增加了收入,他们也会增加支出,良性循环才能建立起来。否则,就算你0工资24小时让员工去扩大产能,都没有钱,都没有时间,产出来的东西,谁买呢?

-END-2024年6月20日-

*本文封面图来自《北平无战事》

*全平台账号:挪威TALK(B站,小红书)

*欢迎左侧一键转发至朋友圈,同时右侧在看与点赞

责任编辑:李敏_NF5223